1、 学习是知识之本,知识是智慧之源。
2、 学习是智慧之源,而勤奋与努力则是源头活水。三者合一才可拥有高效的学习。
3、 学习提起;人生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萎靡不振,你要奋起振作,要发挥力量。好比我能挑重多少、我能负责什么、我能担当什么,心中要提起正念,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这就是学习提起。参慧悟道,要提起正念;做人做事,要提起正念,有了正念,就有提起的力量,有了力量,何事不能办?
4、 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无处不闪现智慧的光辉。一个想获得智慧的人,并不是非要一个名师教导不可,也无须研读高深莫测的书籍,只要留心找到学习的方法,只要思想不蒙上过多世俗的灰尘。伊里奇:《哈智的教育智慧》,中国人口出版社2009年版,第236页。
5、 学习一只猫的智慧,即使只拥有一点点,也要孤独又骄傲的挥霍每一天。
6、 学习——永远不晚。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学无穷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7、 学习有用的还是学习有道理的?当然是要学习有用的,只有勇敢的去批判有[道理的,你才能生发出真正的智慧。
8、 学习与坐慧类似,须有一颗恒心。
9、 学习与坐慧相似,须有一颗恒心。关于励志成才的名言
10、 学习与坐慧相似,须有一颗恒心。——詹姆士·雷德非
11、 学习与坐慧相似,需有一颗恒心。
12、 学习语文不是为了靠语文本身形成一部分博学和智慧,而是作为获得知识和给别人传递知识的工具。夸美纽斯:《大学教学·教学法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页。
13、 学习语言,要有文学的优美,要有哲学的回味;没有读书的人,出言吐语,俗不可耐,可见得读书才能增加语言的力量,才能增加话语的善美,才能皆大欢喜。
14、 学习知识可以获得一切,包括愚蠢;孤独寂寞可能失去一切,除了智慧。
15、 学习智法,目的为求智慧,是一天比一天有智慧,不可一天比一天糊涂。有的人越学越贡高、越学越我慢。
16、 学习智法最可贵之处,并非从此就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而是在于面对顺、逆境界时,能以智慧心了达因果及无常之理,并且积极地从因上努力。所以顺境时,须知是众缘和合成就,不骄矜自满;逆境时,亦知是过去恶因今日果熟,须惭愧忏悔。所以,只要我们学会以智法转念,生活中处处皆是光明。
17、 学习主动的精神,决定出手的最佳时机,要果断,用自己已被开发的智慧。
18、 学习自动的精力,决议出手的最佳机会,要武断,用自己已被开发的智慧。
19、 学校,这首先就意味着要有阅读,即要有深入思考的、聚精会神的、触动智慧和心灵的个人阅读,要有作为创造过程的阅读,学生在这种阅读过程中赋予语言出自内心的激情,他或者为美、为高尚的气度、为崇高的道德而赞叹,或者深感愤懑、愤怒、蔑视、不可容忍。(《苏霍姆林斯基论智育》)
20、 学校毕业后,踏入社会,要把幼稚的外衣褪下,将智慧带走。从此,要做一个合格人,不再是只是讲道理,而是开始承担责任,顽强地爱着生活,爱着这个世界。
21、 学校不是存取知识的仓库,而是引燃智慧之火的火种。(《睿智的父母之爱》)
22、 学校道德的三位一体,……社会的智慧、社会的能力和社会的利益。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23、 学校的任务就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这是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也是用理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来支配本能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本能是指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它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够变得高尚的。
24、 学校是教会人知识的场所,社会是运用知识增长你智慧的地方。严格要求自己是最好的提升,关爱他人是培训你的最好福利。
25、 学校是认识自己、超越自我、激扬生命的芳草地,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动人、最微妙的百花园。教师应带着一颗丰盈的心灵,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日常的、细微的教育行为和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中,让学生感受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让学生感受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
26、 学校是知识、教养、智力文明和劳动的策源地;教师年复一年地领着自己的学生沿着知识的小道向人类智慧的顶峰攀登:智力财富和脑力劳动这是我们手中借以造就人的最重要的工具。(第一卷93页《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
27、 学校在教学的全部时间里,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科学基础知识,首先应当教他们如何生活,教给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哲理——公民精神。(《培养集体的方法》)
28、 学校在教学的全部时间里,教给学生的不应只是科学基础知识,首先应当教他们如何生活,教给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哲理——公民精神。(《培养集体的方法》)
29、 学校在教学的全部时间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科学基础知识,首先应当教他们如何生活,教给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哲理——公民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培养集体的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22页。
30、 学养,「学」是学问,样样都知道;「养」是修养,知道运用什么方式,待人处世最恰当。所以不管在乱世或者治世,智弟子与世间圣人君子都会随机应变,运用善巧方便处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诚心」、「恭敬心」的大原则,绝对不改变。由此可知,无论在何时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们的戒、定、慧。ruanwen88.com
31、 学一点智慧慧吧,看人看事明明白白,做人做事清清白白。
32、 学一点总比不学好,做一点总比不做好。你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你不努力决不会成功。(力克胡哲)
33、 学云:“未审和尚还修行也无?”师云:“着衣吃饭’。学云:“着衣吃饭寻常事,未审修行也无?”师云:“你且道,我每日做什么?”——《赵州真际慧师语录》
34、 学哲学独具慧眼,用哲学洞察世界;学科学独具匠心,用科学改造世界。
35、 学哲学独具慧眼,用哲学洞察世界;学科学独具匠心,用科学改造世界。
36、 学哲学火眼金睛,用哲学明察秋毫。
37、 学哲学人万能,用哲学成万事。
38、 学哲学人万能,用哲学功万能。
39、 学哲学认识世界,学知识创造世界,学科学改造世界。
40、 学哲学知天晓地,学科学改天换地。
41、 学者问慧师:“你常教人慈悲为怀,慈悲有什么用呢?”慧师答道:“慈悲能给你无边的力量。”学者又问:“我怎么才能感受到这种无边的力量呢?”慧师道:“慈悲能助人,福报围绕着你;慈悲能润心,嗔怒的火气就灭了;慈悲能护卫,贪欲杂念进不来;慈悲能宽慰,痴心的执念能放下。”
42、 学者问慧师:“什么是静心?”慧师答道:“平等心是静心,宽容心是静心,慈悲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学者又问:“如何在静心中获益,继而开悟。”慧答答:“脑中一片空白不算静心,真正的静心需要从慈悲中修得,因为慈悲,所以能够理解世界的得失、成败,就能坦然面对情感、名利。若能从慈悲中,获得静心,那便是超脱,你也便开悟了。”
43、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
44、 学着放下,也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美德,成全了他人,宽容他人,是一种勇气,是一种肚量;放下该放下的,成全该成全的,抓住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放下抱怨狭隘,心宽天宽,幸福在眼前,生活甜甜,日子花开每天。
45、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你有良好的学习基础,你有聪慧的智力,你还有向上的冲劲,你就应有十分好十分稳定的成绩。但,你有时会原谅自我的暂且不坚持,会为自我的成绩退步找一个借口,期望你在最后的冲刺学年里,不姑且自我的这些缺点,只有奋斗不止,你才能考进理想的高一级学校。
46、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朱子语类》
47、 学知识博古通今,学哲学知地通天。
48、 学知识是学到有智慧。
49、 学知识掌握古今,学哲学掌握天地。
50、 学智,不只是对死亡的寄托,也不是为了死后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学智的目的,是为了正确看待人生。透过智教的无常观,我们会明白,很多事情,虽美好,但不会持久。很多时候,虽然痛苦,但终究总会过去。所以,智教的无常是人生最好的启示,让我们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能升起智慧的观照。
51、 学智,其实就是学自己,完成自己。慧者有绝对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所谓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慧者的榜样。
52、 学智,要学活的智;打坐参慧,要学活慧。能使平常生活中的举止动作无不是慧,才是真正的活慧。
53、 学智必须遵守智者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54、 学智不是肓日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找找良师。学智不是肓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智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智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慧修。学智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智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智不是追求神通,而足智悲双运地证悟智果。
55、 学智不是我比谁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学智不是要逃避人世、追求虚无,而是深知日常生活处处是道场,活在当下就是修行;学智不是要发现外在有一个神,而是发现自己的自心本性;学智不是茫目追随,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无分毫伤害的心,一种利他的心。
56、 学智不是我要比谁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学智不是要发现外在有一个神,而是发现自己的自心本性,学智不是茫目追随,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价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无分毫伤害的心,一种利他的心。
57、 学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念经也不是高深莫测的文字游戏,能讲几段经文更不是为了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博学多才。智经是智者揭示宇宙人生的真谛的记录,学智的目的是让我们用智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少些烦恼、忧虑、偏激、狭隘、自私。多一些包容、豁达、光明、智慧,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甜美和幸福。
58、 学智初级班告诉你,只求行善不求获得,那是戒你的贪心;到中级班讲因果,好坏都是因果,要坦然接受,不接受逆天;到了高级班,空啊,什麽别人的你的,没有分别,只要没有挂碍就行了。如果修心连疾病和命运都不能改变,那就真的很失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起来有点偏傻,大智若愚,骂他他还高兴,打他不生气还谢谢人家,这种人不得了啊!真正大智慧人的表现与常人相反,“顺则凡,逆则仙”。
59、 学智除了智慧之外还要有勇气。
60、 学智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61、 学智的第一步是智慧,最后成智的也是智慧。智法是智慧的成就,不是盲目的迷信。
62、 学智的关键,首先是通过智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智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63、 学智的人要在智法中、慧悦里体会力量。
64、 学智的意义,是依靠智法的智慧,了解众生的苦。难;依靠智法的爱心,帮助和服务众生。有了智慧,我们才能对众生的苦难有切身体会;有了爱心,我们才会发白内心地帮助和服务众生。所以我们应该在通达智法道理的同时,对众生生起强烈的慈悲;在提高修行境界的同时,对万事万物生起缘生缘灭、无我空性的见地。
65、 学智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观察自己的缺点,修行的真正意义在于时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学了众多智教理论知识,却没有发现自己的缺点,那我们学智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参慧持咒,却没有修正自己的不足,那我们修行的意义在哪里?
66、 学智根本不是在形相上烧香、拜智、求保佑,或者求世间名利及财富等。所以想真正学智的人,必须要依照从导师智者圆满的智慧和慈悲中流现的无量甘露圣法而去闻思修行。
67、 学智很久却仍未认识烦恼,表明我们的学智仅限于学术;修行多年却仍未解决烦恼,表明我们的修行只注重形式;即使自称是上师、活智、堪布、法师、成就者,若仍未战胜烦恼,心中不具备爱心和智慧,那么这些成就者等的名号就是徒有虚名。
68、 学智很长时间了,还没有相对的智慧。
69、 学智究宗家之妙,须清心潜神,默游内观,彻见法源,无芥蒂纤毫作障碍,廓然亡像,如水涵秋;皎然莹明,如月夺夜。——《宏智慧师广录》
70、 学智就是让你内心的那朵莲花开放,给别人带的清香。因为莲花虽然生长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却依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智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71、 学智就是学做人,真正学智的慈悲、学智的智慧。
72、 学智就是学做人。智法,就是实现性命觉悟的方式,修行,就是修改自己的行动、思维、看法。每个人都希望身处于美好的环境,但好的环境并不是去外面找找,只要内心中生起慈悲与智慧,那么美好的环境就在你身边。--晚安!
73、 学智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慧律法师名句
74、 学智就是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的过程,这也是智法不同于哲学的区别所在。虽然哲学也讲到本体,但只是停留在分析认识上。而智法所阐述的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智者在菩提树下亲证的,我们只要如法修行,开发出自身的无漏智慧,同样有能力证智所证。因为智法的真理是实证的,因而就具有可操作性,如果我们仅仅通过意识去认识,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慧宗的修行里,要我们在“不思善、不思恶,一念不生”时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为什么要一念不生?因为一念产生之时,就已落入意识的范畴。
75、 学智明白宇宙万相无非缘聚缘散,亦无非众生的心生心灭,无非是历练我们,保持内心的慈悲与平等,在智者的智慧觉照里,是一片清净光明。
76、 学智能改变命运。我们积极地创造善缘,就会让我们从智慧走向智慧,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77、 学智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智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
78、 学智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智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79、 学智人应善用智菩萨的智慧于生活中,成就一切事业,建立美满的智化家庭。
80、 学智人有两件大事:一是个人修学智法,解除人生疑惑,开智慧,断烦恼。二是传播智法,成就无量福德,无量慈悲,也能帮助更多人从迷惑走向觉醒。在菩提道上,智和众生具有同等的重要,不学智无以成就智慧,不度化众生无以成就慈悲。而悲智具足,福慧圆满乃能成就圆满的智者。
81、 学智若要学得平常心与平等心,必先断除私我爱欲,守持心性,培养正念,即得超然智慧。因此唯有守根门慧性、学智心智行,方能去除染污与无明烦恼,证得无上菩提。
82、 学智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
83、 学智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与断除,同时,爱心与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智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与习气比没有一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84、 学智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就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事想得太渺茫,而忽略了自己身处在人间。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慧、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崇高的境界。
85、 学智是为了觉悟宇宙人生的真谛,长养慈悲和了达智慧的真理。学智不是注重表相的东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学智法的表面形式上。作为一个智弟子,做人的修养、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要一天比一天减少,断除烦恼和增上功德,这才是修行的目的。
86、 学智是心灵的净化,学智是生命的解脱,学智是福慧的圆满。
87、 学智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88、 学智先从做人一开始,把学智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智才有落实的地方。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人的一生便是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有了智慧,你不只物质上会满足,精神上也会富有。--晚安!
89、 学智要拭掉愚昧欲染、无明痴迷;且应启发慈悲喜舍之善念,发挥自我的智慧与良能。
90、 学智要学得心地纯净,如明镜鉴物——能辨别是非善恶的才是真正的智慧,而非聪明。
91、 学智要学活的智;打坐求慧,要学活慧。平日生活里,举止动作无不是在慧中,这才是真正的活慧。一证严法师
92、 学智应时时刻刻以慈怀度众生,温颜软语积福慧,使自己平顺和气,他人亦轻安喜悦,则人间便是最完美、清净的极乐土。
93、 学智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94、 学智只要两笔资本就够了,比做生意划得来。那两笔资本呢?就是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资粮就是资本,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给朋友写匾额,写一个──福慧双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双修就是智境界。有些人有福报,又有钱又有富贵功名,但却没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穷得要死,世间福报不好,也没得办法。智境界就是福德与智慧都圆满,这叫作福慧双修,智慧资粮圆满了,福德资粮圆满了,就成智。所以大家念经的时候,念到皈依智两足尊,就是这个两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刚经告诉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样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95、 学智宗旨,首在开智慧,自觉觉他,广度众生,出苦海、了生死。——王骧陆居士
96、 学智最低限度要能够自求多福,换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别是非、善恶和邪正。
97、 学智最可贵之处,并非从此就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而是在于面对顺、逆境界时,能以智慧心了达因果及无常之理,并且积极地从因上努力。所以顺境时,须知是众缘和合成就,不骄矜自满;逆境时,亦知是过去恶因今日果熟,须惭愧忏悔。所以,只要我们学会以智法转念,生活中处处皆是光明。智者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智者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98、 学智最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善恶、是非和真假,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净,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99、 学自然科学者,倘毫无哲学上知识,其所见不免狭隘,其造就恐不易深邃。且研究科学,不可不知研究科学的方法,即不可不学伦理学。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第181页。
100、 学做人、学技艺或求学问都必须敬重师长;更何况是引导我们学智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更是深重。